瘟疫與文明:人類疾病大歷史
本書收錄於此書展...
橫跨數百萬年,涵蓋全球
人類傳染病的宏觀歷史巨著
微生物終究會適應人類創造的新環境
那些最嚴重的威脅,有可能我們根本看不到它迎面而來
了解傳染病的歷史,關乎你我未來的命運
本書以宏觀視野剖析傳染病的歷史,這是人類與微生物的長久鬥爭。微生物為了生存繁衍而演化,有些成功適應人類,成為人類的病原體,深深影響著人類文明,但同時,人類文明的進步也不斷在改變地球的環境,不知不覺替微生物營造新的契機,病原體恰恰就是人類歷史的產物。
現在有了基因體分析研究,微生物的演變更有跡可循。生物演化、疾病生態與人類歷史的糾纏關係,由此得到更清晰的梳理。
作者從人類用火開始,追溯人類生活型態對微生物的影響。隨著農業的誕生、城市的興起、交通工具的發展,人類每一次取得重大進步,都讓傳染病得到新的可趁之機,再一次痛擊人類,這是進步的矛盾。現代經濟起飛與人口成長,也改變了各種微生物的生態與演化。奴隸制度、殖民主義與資本主義都造成了新的疾病傳播模式。瘟疫的危險總是在醞釀之中。我們最終發現這是一段需要拉開地理與時間尺度才能看清的歷史,而這些微生物都是歷史的登場角色。
現代社會經歷了大幅成長,經濟突飛猛進,人類壽命增加一倍以上。成長的關鍵在於傳染病的控制。但不同社會在財富、健康及權力上的不平等也比以往更為嚴重。藉著對傳染病的考察,作者讓我們對現代成長與社會落差達到更完整的理解。
如今,COVID-19的疫情讓所有人乍然意識到,威脅從未遠離。作者開始寫作本書時,沒料到會在這場全球流行病陰霾下收筆。如今我們更能體會,身為人類這個物種的一分子,必須瞭解疾病的故事,才能知道我們如何走到今天的位置,也許還能藉此看到未來可能的方向。
「疾病的危險形塑了我們的日常生活、日常環境,以及各種關於生死而過去未曾言說的假設。此外,這也滲透到人類與地球、與彼此的關係當中。疾病的歷史,也是移民與權力的歷史,貧窮與繁榮的歷史,進步與其意外影響的歷史。簡而言之,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歷史,與寄生體之間有著怪奇而密切的聯繫,在我們踏出每一步的時候,這些寄生體都總是悄悄潛伏在側。」──凱爾.哈珀
劉士永 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
皮國立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
※專文推薦※
李宣信 中山醫學大學總務長
杜裕康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
汪雪憬 臺南市立土城高中歷史科教師
邱亞文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
柯睿信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主編
張淑卿 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
馮品佳 陽明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
寒 波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
楊俊毓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
廖勇柏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暨碩博班教授
潘文驥 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
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
劉紹華 人類學家
蔡蔚群 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
謝哲青 作家、節目主持人
※必讀推薦※
- 出版地 : 臺灣
- 語言 : 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