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適度防衛

出版社
出版日期
2023
閱讀格式
EPUB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6269711109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南華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
本書收錄於此書展...

【在一個人的防衛背後,往往就是他最真實、也最脆弱的部份】
當內在的不舒適感越增強,防衛機制將會變得越活躍。探查自己、伴侶、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,看到焦慮、委屈、憤怒、緊張、挫敗、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。

【用更柔軟的姿態靠近彼此】
一個說謊的人,很可能是害怕被他人看見脆弱不堪的一面。
「明明討厭對方,卻討好對方」的人,或許是為了避免可怕的人際衝突。
「內在很有事,嘴巴卻說沒事」的人,或許是為了避免因情緒化而失控的行為。
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」的人,很有可能是在安頓內在的失落。

理解他人和自我的需求,探索分辨其中的真實與假象,解開防衛枷鎖,讓親子關係、親密關係與人際關係更美好。

【戒備森嚴的大門裡,藏放著生命的經歷】
防衛是無聲的語言,宣洩無法表達的情緒,過度的防衛顯示你的內在有著一股無法掌控外界、強烈不安的焦慮,甚至是憤怒。同時也意味著自我的存在價值、地位、人際關係有著認同上的危機和不安全感。防衛盔甲造成內心的矛盾衝突,也造成與人之間的隔離。

【外在矛盾是內在不安的顯現】
l 防衛機制更像是屏障,讓人逃避現實,很難認清生活中發生了什麼。
l 不自覺把自己的過失加諸他人,藉以減輕內心焦慮。
l 傷害自己和對自己發脾氣,都可能是一種防衛行為。
l 以原始、幼稚的方法來應對狀況,降低挫敗感與恐懼感。
l 問題和自己沒有關係,那都是別人造成的。
l 無視發生在身上的痛苦,並在腦中上演一場高度理性化與事實完全不同的對話。
l 行為與想法截然相反。
l 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到替罪羊身上。
l 錯誤的指責他人,將合理的批評視為粗暴的攻擊
l 將他人真誠的話語曲解為挖苦諷刺的內涵。

【心理防衛是一種人性,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,也是所有人際問題的根源】
防衛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,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,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、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。因此,完成自我防衛機制是藉歪曲知覺、記憶、動作、動機及思維,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衛自我免於焦慮。實際上,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。

防衛機制往往是出於不自覺反應,是無意識進行的。反應本身不是病理的,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上有著重要的作用。但正常防衛功能作用改變的結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。

【自我認知+關係洞察+情緒管理+適性育養的心理學讀本】
人真的是這樣一種動物,沒有情感,會「枯」死;情感太多,會「淹」死;不多不少,不遠不近的關係,才是好。作為一名從業三十餘年的心理醫生,在見證了各種紛紛擾擾的家庭關係、霧裡看花的情與愛、越管越糟糕的親子互動、無法控制的自我……等難解煩惱。

曾奇峰老師將精神分析的概念與生活的點滴結合,希望讓身陷問題深淵的人們重新認清現象背後的事實,找到幸福的方向。當我們擁有精神分析的視角,會發現關於人生能掌控的還有很多。

【發掘濳意識下的真實自我】
通過發現和理解防衛機制,然後繞過防衛,深入濳意識進行自我探索,更接近真實自我。

【擁有健康的、流動的情緒】:
看到負面情緒背後的需求和動力,讓負面情緒不再像洪水猛獸,擁有健康的情緒流動。

【構建親密獨立的家庭關係】
更快速地理解他人和自我的真實需求,進而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、親密關係、代際關係。

【獲得理解生活的分析視角】
問題也許還是問題,但當你獲得不同的親視野,你眼中的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。
  • 出版地 臺灣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