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琢磨論詩,永以為好 :民國以來詩經學研究

出版日期
2022
閱讀格式
PDF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864785483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100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南華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
本書收錄於此書展...

二、三十年代的經學發展,面臨趨新疑古的重建局面。將中國學術納入世界學術的一部分,借重西方民主、科學的方法態度,以世界眼光及學術標準來觀照及重估中國治學的內容題材及方法,是當時學人亟待迫切與國際接軌,也是學術演進破舊立新必然的努力。本書集結林義光、聞一多、于省吾運用古文字訓詁《詩經》的實踐情形,郭沫若援《詩經》考古證史,避難沈潛、自勵堅貞的研究,蔣善國《三百篇演論》在新型文化產業出版等線索的環境下,提出概論式的詩經學專著等四篇論文,以及從宏觀的角度,述評香港學者對《詩經》名物研究,如以民俗學論《詩經》名物之增殖文化的陳炳良;或借用民族音樂學理論,闡述《詩經》分類的陳致;或承傳統經注互證方式,論列《詩經》婚期正時的盧鳴東;以及吳長和博物稽古的《詩經服飾資料通詮》與《詩經飲食資料通詮》等,並與臺灣、中國的《詩經》名物研究合觀,提出《詩經》名物研究既是物質文化之接受過程,也是一個不斷建立、改變、修正、再建立期待視野的過程。掌握《詩經》名物研究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價值觀,既是生發《詩經》名物研究綿延不絕的課題,也是多元視域及跨學科的《詩經》研究是必然的趨勢。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