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香港政府在千禧之後銳意發展創意工業,藝術忽然從非主流文化變成為解決社會、經濟問題的良方。拍賣市場天價交易、藝術博覽大小通吃——每年三月的巴爾塞藝展(Art Basel)和其他名目的藝博展覽,已成為了「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」的一抺繁華城市風景。
資深藝評人兼前線藝術勞工梁寶山,見證藝博與創意論述如何在香港落地生根,遊走在台前幕後,以第一身經歷細說藝術圈的芳芷腥臊。無論你是駕輕就熟的老行家,抑或初出茅廬的藝文青,都應該能從書中了解這種講金又講心。
資深藝評人兼前線藝術勞工梁寶山,見證藝博與創意論述如何在香港落地生根,遊走在台前幕後,以第一身經歷細說藝術圈的芳芷腥臊。無論你是駕輕就熟的老行家,抑或初出茅廬的藝文青,都應該能從書中了解這種講金又講心。
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,以記者身分見證回歸;關注藝術生態、城市空間及文化政治等議題。曾為「Para / Site 藝術空間」、「獨立媒體(香港)」、「伙炭」及「文化監察」成員。文章散見於《信報》、《獨立媒體》、《號外》、《藝術界》、及《今藝術》等;編著有《殖民地的現代藝術─韓志?千禧自述》、《七一孖你遊香港》(白雙全作品集)、《Q[蹺]K[蹊]─陳育強標本集成》及《楊秀卓紅色二十年》等。梁氏剛於香港中文大學完成撰寫與藝術勞動相關之博士論文。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。
- 出版地 : 香港
- 語言 : 繁體中文
評分與評論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