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胡垣《古今中外音韻通例》作於光緒十二年(1886A.D),為其音學理論之總成。此書除利用等韻學理對古音、方音和外語作了詳細的分析,並記錄了十九世紀晚期江淮一帶的方言訊息,是一部在等韻學理應用及方言記錄上都相當出色的著作。之前學者的研究多著墨於此書十五韻圖的音系分析,大抵可以確認是以江淮官話洪巢片為基礎方音所編成的韻圖,至於胡氏古音學及今音學研究成果則鮮少論述。本論文奠基於此,進而從其等韻學理出發,探究古音學、方音學和翻譯學如何由此延伸出來。 本論文共分七章,根據胡垣的音學理論架構,分為四大主題,深入探析:一是「音呼聲韻論」,胡垣針對漢語語音中的聲母、介音、韻母、聲調加以分析,並依審音結果繪製十五總圖,作為其音學理論之基礎。二是「古音學」,胡氏為通轉叶音說的修正者,甚而認為語音無古今之別,只有方音差異,欲藉由韻圖和方言證據,解釋古籍之押韻、諧聲現象。三是「方音學」,胡氏以方音為據,除記錄語音、詞彙外,更用以說明各種音韻現象,另涉及方音與文化的討論,是其書極具價值之處。四是「翻譯學」,胡氏因應時代需求,介紹多國字母、詞彙,嘗試利用等韻圖分析外語讀音。 在開創性上,胡垣對語音之分析已臻細密,方音記錄亦有一定之能力,然受限記錄工具不足,對歷時音變與共時變異尚無概念,以及受傳統理學、術數影響,致使他未能脫離清代等韻學家的研究模式,無法獲得更顯著的成果。整體而言,胡垣音學理論最大特色,在「以等韻圖通古今中外之音韻」,為傳統等韻學理走向現代語音研究之過渡產物。
- 出版地 : 臺灣
- 語言 : 繁體中文
- DOI : 10.978.98694272/65
評分與評論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